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 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在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苏皖等老区,继续“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在乡、区、县、边区四级政权建设中,除汉奸、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精神病患者外,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业、财产、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采用直接投票、投豆豆到碗、送票箱到家门等形式,选举时,选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头戴鲜花,有的骑毛驴翻过几座大山选出自己拥护的人。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丰政治与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9分)

            • 3.

              将以下对应的内容连线:(18分)

              康德                      乐圣

              马丁·路德                默片明星

              加尔文                    人非工具

              达尔文                    因信称义

              贝多芬                    先定论

              卓别林                    进化论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拉斐尔《雅典学院》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作品与思想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

               

            • 5.
              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下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西塞罗对法治的看法有何不同?两者的主张对后世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政府论》

              “我国乃系老专制国,完全为人治人力”,“民主政治赖以维系不敝者,其根本存于法律……,,“凡属国人咸属平等”, “何谓五权分立?盖除立法、司法、行政外,加入了弹劾、考试二种是已。”“司法为独立机关”。  
              ——《孙中山: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开创者》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和孙中山法治思想的相同点。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成就。并分析近代西方确立典型的法治社会的主要原因。
                                                                                                                                                                              
            • 6.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二: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赴大陆访问。南京是连战本次访问的第一站,连战成为56年来第一位拜谒中山陵的国民党主席。2008年5月26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16人,对南京、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首位执政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是继连战之后第二位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民党现任主席,其第一站也是南京。5月27日,吴伯雄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拜谒了中山陵。谒陵仪式结束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材料四: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么不令人思奋发!窥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愤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心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倭人竟割台湾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望大陆》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又一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连战、吴伯雄为什么首先去拜谒中山陵?连战、吴伯雄赴大陆访问,给两岸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思想 
              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 
              生物进化论 
              经世致用 
              知行合一 
              人物
              顾炎武
              孟德斯鸠
              王阳明
              伏尔泰
              达尔文
            • 8.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如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上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欧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