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中国政制
              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1)简述一下西周达臻“文明”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古贤称周秦之际为“天下一大变局”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 《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材料三 《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气)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分离)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汉书·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者)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材料五 《太平治迹统类》记载:“自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1)概括材料一、三和四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三中统治者的做法的目的及实施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四表述的办法反映出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中,赵普“劝上革去其弊”的“弊”指什么?(3分)如何解决这一弊端?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以上五则材料,指出几代统治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上,与其他四则材料不同的是哪则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 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  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古今中外人类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延尉李斯议日:“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绾、李斯各自主张的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
              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3)材料三中所指的“最完美的一次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结合19世纪末的中国现实,你如何理解“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强烈的危机意识的支配下,许多人提出了极为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政治体制。主张通过开设国会和实施宪法将中国转换成为“立宪君主制”国家的改良派,从支持者的人数看是最多的。要求废除君主制本身和驱逐满洲这一异族统治者、主张立即建立“共和制”的革命论,以年轻一代为中心的支持者不断增加。有的人主张以没有权力的皇帝(或孔子的子孙)来作为维持中国统一的象征性的、道德性的权威的“虚君共和”。也有的人认为应重新组织富有启蒙精神的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主张有必要实行“开明专制”,二相反有人主张强化地方自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各省独立”来解决殖民化危机。有人甚至对政治权力存在的本身就提出异议,为了实现“无政府共产”社会甚至不惜采取恐怖行动。这多样的政治构想大概到辛亥革命之前都登台亮相了。
              ——(日)佐藤真一《近代中国的体制构想》

              (4)根据材料四列举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各种政治主张,并说明最终实践了哪一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为民主制度提供宪法保障的法律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前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而后者(《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何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宪法体现了什么共同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相吞灭,数百年间,列国耗尽。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会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合从连衡,经数十年。秦遂并兼四海,以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孓遗者矣。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演变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中央集权制”的主要表现。首先创立“中央集权制”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说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消除材料一中的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材料指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这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鸟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到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横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 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 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
              (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 近代中西合璧的大宅

              图二 新农村中的花园别墅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 粱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