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一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2分)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6分)
              材料二  “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4分)
              材料三  “‘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2分)并概括其理由。(6分)
              材料四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6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封建”还是“郡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8分)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三作者对此有何看法?(8分)
              材料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6分)
            • 3.
              (13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
              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
              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
              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
              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
              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
              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
              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
              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
              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5分)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
            • 4.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8分)
            • 5.
              (14分)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二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弊端。(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创新之处?(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6分)
            • 6.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 7.
              政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1)秦朝开创了一种有创新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出现具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6分)
              材料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经济背景和意义。(4分)
            • 8.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4分)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9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3分)
              小题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分)
              小题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3分)
              材料一: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人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地政权分配,使全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材料一反应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4分)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材料三:  1620年赴北美大陆在大西洋五月花号船上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源头,1639年北美出现了《康涅狄格根本法》,宣称主权属于全体人民,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宪法。(此后)1791年法国宪法问世,1908年大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的基本原则有:私有财产、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制、人权等原则。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材料四: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国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了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史》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17—18世纪美国宪法制定和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