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辩证论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材料二  古希腊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古罗马名医盖伦倡导实证医学,重视实验,他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强调疾病局部定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发展很快,在诊断方法上有听诊、叩诊,治疗方法上麻醉术的发明以及外科手术技术进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来华传教的基督教医师越来越多。中国也现了些新的医学著作如《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也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则君嚆矢(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之功,其寿世寿人,讵可量欤?”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医学?
            • 2. 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 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 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 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 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 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 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5.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而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汉语中“科学”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上的不同。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 6.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7. 1918年4月在《东方杂志》有文章说:“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之,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正之。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于吾国固有文明之中。”据此以下对该作者的推论不成立的是(  )
              A.作者对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是反对的
              B.作者对中西文化相结合还是赞成的
              C.作者不是从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出发
              D.作者对文化的态度属于温和稳健派
            • 8. 把孔子思想、孔子生平、孔子画像一并介绍到西方的传教士是(  )
              A.罗明坚
              B.利玛窦
              C.柏应理
              D.金尼阁
            • 9. 外来传教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明清以来中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清之际是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正式开始的时期,传教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材料二:《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黄埔条约》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1835年在广州开设 “新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中国最早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麻风病院、盲校、聋哑学校都是传教士创设的,甚至反鸦片运动、反缠足运动也是传教士首先提出。
              材料三:1950年9月23日40名基督教人士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公开信(后被称作《三自宣言》),称“中国基督教教会及团体彻底拥护共同纲领,在政府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自治、自养、自传的运动,已有相当成就,今后应在最短期内,完成此项任务。”(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自传,指完全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传教和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负责解释教义)
              1951年1月,教育部和宣传部做出决定,由教育部接管所有受外国津贴的大学、教会学校、和医院。1952年之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看不见公开的西方传教士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何表现,举一史实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因素有哪些。
              (2)近代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有着不同的态度,请用史实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
              (3)1906年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主张“有志信徒,图谋自立、自养、自传……绝对不受西教会管辖”,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1950年发表《三自宣言》的基督教人士有何条件完成此项任务?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乙  中国旧思想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的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