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     ]

              A.推行仁政
              B.儒法合一
              C.无为而治
              D.道法合一
            • 2. 与孔子思想不同,董仲舒主张
              ①民贵君轻 ②天人感应 ③限制君权 ④君权神授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3.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
            • 4.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     ]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
              B、希望权力受到制约
              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
            • 5.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 6. 决定西汉统治者从“无为”到“有为”的因素不包括:
              [     ]

              A.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B.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对西汉稳定产生威胁
              C.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稳定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 7.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 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

              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互为表里
              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两者互不相干
            • 9.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 10. 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