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材料中所主张的是
              [     ]

              A.加强君主专制              
              B.实行相互监督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 2. 下列说法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D.“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 年的“百日雏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认为国家落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夸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夸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夸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英国)洛克《政府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思想的基本观点。他的观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不问为专制国为立宪国,其(法治)为用,举无以异也。而首揭此(法治)精神,薪尽火传以适于今者,则管子也。”

              ——梁启超《管子评传》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     ]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