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材料一:《大明律》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 
              ——方圆《浅论我国古代女子之社会地位》

              材料二: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去安于政权。”其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存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正事为宗旨。”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造成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20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并分析促成妇女地位变化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反清革命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倡导婚姻自由
            • 3. 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①中山装                   ②握手礼                  ③剪辫子                     ④废止缠足

              [     ]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 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     ]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 5. 20世纪初,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旋即扫荡武汉这座中南重镇。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     ]

              A.外国教会的组织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D.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 6.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B.断发与留辫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
              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
              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 7. 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观察以下图片并回答问题。 
                       
              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服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绿色军装是青年人最崇拜的服装      
              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结婚照                           20世纪90年代青年的结婚照

              (1)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绿军装最时尚? 
                                                                                                                                                                               
              (2)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照和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认识,说明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 8.

              下列措施中不仅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 9.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