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19世纪末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形成了阅报的风气,其中在维新思想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时务报》B.《申报》C.《苏报》D.《民报》
            • 2.
              “百日维新”的内容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是 
              A.准许官民上书言事B.开办京师大学堂
              C.废除旗人寄生的特权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 3.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自台事后(即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据此分析,康有为要求变法维新的目的之一是
              A.避免农民革命B.推翻朝廷统治C.顺应革命形势D.收复台湾
            • 4.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A.《时务报》B.《民报》C.《申报》D.《新青年》
            • 5.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B.推翻清朝C.变革封建制度D.发展资本主义
            • 6.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5分)
              (3) 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 8.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A.君主立宪政体B.开明君主政体C.民主共和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
            • 9.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
              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 10.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上书的主要目的。(4分)
              材料二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主张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