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天涯论坛《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材料三在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当格林斯潘以及美国舆论批判“贪婪”是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事实上意味着美国金融界指导性文化理念的根本和全面的颠覆。--人民网《道德不敌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我们对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应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3)结合材料三,作者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14世纪至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这句话的理解。
            •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材料三(启蒙 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材料三 第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并命名《LHOOQ》,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对此,杜尚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1)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杜尚的《LHOOQ》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艺术思潮?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试分析其原因。
            • 6.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姓名籍贯曾任官职《汉书》文摘
              息夫躬河内河阳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汉书•息夫躬传》“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
              倪宽千乘御史大夫《汉书•倪宽传》“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终军济南谏大夫《汉书•终军传》“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朱云杜陵令《汉书•朱云传》“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后为博士”
              材料二  1200-1500年间的大学可以说是教会和君主授予特权的师生独立团体。师生享有特殊权利和豁免待遇,即教学权、学位考试权和授予权,自治权,独立审判权。其教学须照固定的规程进行,各科教学都须按照教会审定的课本进行。1500-1650年间,在世俗政权领导之下,实现新教教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理想,各地争分夺秒地建设新的教育机构。在1650-1800年间,教育急剧地世俗化和现代化。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已成为人所公认的原则,旧日根据标准教材照本宣科的方法已被学术报告所代替,教授要讲述具有创见性的科研成果,就非如此不可。
              --(德)F•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
                  材料三  两湖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就两湖书院改建,设学科八门,其中中西公共学四门,即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术,延聘本国教习讲授。西学四门,即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军事学,延聘东西洋各国教习讲授。学生入学后,先补习普通中学课程一年,再习专门(注:八门中选学一门)之学三年,然后派往东西洋游历一年,以广见闻。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列举的这些人在哪所学府接受了最高教育?它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德国教育不断进行着哪些变革?概述促进这些变革的社会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两湖大学堂培养人才有哪些举措?顺应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 7. 阅读以下材料: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每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要紧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政府”的总结性的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下则启发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同时,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激荡了全欧,使几乎整个社会都动了起,社会意识、民风民俗……都在发生变化。
              “17世纪普遍危机”是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于首先提出的。他指出此时期欧洲发生了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关键性转折,经历了经济衰退、谷物生产萧条甚至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资产阶级革命、社会叛乱等众多现象,从而认为欧洲经济“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普遍危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16世纪欧洲的大发展使得封建主义框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加之此世纪发生的饥荒、流行病等因素的促动,导致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向资本主义结构的决定性变革。特雷弗-罗珀则认为是政府的奢侈浪费、寄生的官僚制度引发了社会对国家的不满。莫斯尼尔则认为官员的不满造成了政治动乱、反叛,农民对国家征税的不满造成了农民起义。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战争的巨大破坏及其连锁反应是导致“17世纪普遍危机”产生的原因。
              请结合17世纪前后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关于17世纪历史特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哲学家的思考普遍“集中在社会性和政治性人的考察上”,请列举两位思想家及主张加以说明。
              (2)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3)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先进阶级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人的解放”的价值认识。
            • 9. 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时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个人主义伦理观”走向民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 10.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问题。
              中         国西       方
              古代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不少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和自身的自由平等当做终身幸福的奋斗目标。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
              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房子小小的、钱少少的、人好好的”就是一位普通老大娘对幸福的体会。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西方幸福观的共同之处?
              (2)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中国古代幸福观有何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方幸福观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近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比较当代中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异同点。
                      材料三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表
              时  间公元前6-
              公元前1世纪
              公元1-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
              在世界科技中所占比例50%62%71%58%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