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幻方,是中国古代一种填数游戏\(.n(n∈N^{*},n\geqslant 3)\)阶幻方是指将连续 \(n^{2}\)个正整数排成的正 方形数阵,使之同一行、同一列和同一对角线上的 \(n\) 个数的和都相等\(.\)中国古籍\(《\)周易本义\(》\)中的\(《\)洛书\(》\)记载了一个三阶幻方\((\)如图 \(1)\),即现在的图 \(2.\)若某\(3\) 阶幻方正中间的数是 \(2018\),则该幻方中的最小数为\((\)  \()\)
              A.\(2013\)
              B.\(2014\)
              C.\(2015\)
              D.\(2016\)
            • 2.
              某班有三个小组,甲、乙、丙三人分属不同的小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公布情况如下:甲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三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乙分数高\(.\)若甲、乙、丙三人按数学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 3.
              观察下面的数阵,则第\(40\)行最左边的数是 ______ .
            • 4.
              再一次调查中,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的阅读量有如下关系:同学甲、丙的阅读量之和与乙、丁的阅读量之和相同,甲、乙的阅读量之和大于丙、丁的阅读量之和\(.\)丁的阅读量大于乙、丙的阅读量之和\(.\)那么这四名同学按阅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A.甲、丁、乙、丙
              B.丁、甲、乙、丙
              C.丁、乙、丙、甲
              D.乙、甲、丁、丙
            • 5.
              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3\),\(1\)和\(5\),\(3\)和\(5.\)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3\)”,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8\)”,若这三个人的说法都与事实相符,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______ .
            • 6.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去不去看一部电影,他们之间有如下对话:甲说:乙去我才去;乙说:丙去我才去;丙说:甲不去我就不去;丁说:乙不去我就不去\(.\)最终这四人中有人去看了这部电影,有人没去看这部电影,没有去看这部电影的人一定是 ______ .
            • 7.
              有一个游戏,将标有数字\(1\)、\(2\)、\(3\)、\(4\)的四张卡片分别随机发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人一张,并请这\(4\)人在看自己的卡片之前进行预测:甲说:乙或丙拿到标有\(3\)的卡片;乙说:甲或丙拿到标有\(2\)的卡片;丙说:标有\(1\)的卡片在甲手中;丁说:甲拿到标有\(3\)的卡片\(.\)结果显示:这\(4\)人的预测都不正确,那么甲、乙、丙、丁\(4\)个人拿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依次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8.
              某种平面分形如图所示,以及分形图是有一点出发的三条线段,二级分形图是在一级分形图的每条线段的末端出发在生成两条线段,\(…\),依次规律得到\(n\)级分形图,那么\(n\)级分形图中共有 ______ 条线段.
            • 9.
              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过陈家祠,当他们被问到谁去过时,甲说:“丙没有去”;乙说:“我去过”;丙说:“甲说的是真话”\(.\)若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去过陈家祠的人是\((\)  \()\)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 10.
              大衍数列,来源于中国古代著作\(《\)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其前\(10\)项为:\(0\)、\(2\)、\(4\)、\(8\)、\(12\)、\(18\)、\(24\)、\(32\)、\(40\)、\(50.\)通项公式:\(a_{n}= \begin{cases} \dfrac {n^{2}-1}{2},n{为奇数} \\ \dfrac {n^{2}}{2},n{为偶数}\end{cases}\),如果把这个数列\(\{a_{n}\}\)排成如图形状,并记\(A(m,n)\)表示第\(m\)行中从左向右第\(n\)个数,则\(A(10,4)\)的值为\((\)  \()\)
              A.\(1200\)
              B.\(1280\)
              C.\(3528\)
              D.\(361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