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有在校高中生共\(1600\)人,其中高一学生\(520\)人,高二学生\(500\)人,高三学生\(580\)人\(.\)如果想通过抽查其中的\(80\)人来调查该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年级高低消费情况有明显差别,而同一年级内消费情况差异较少,问应采用怎样的抽样方法?高三学生应抽查多少人?
            • 2.
              为了了解网购是否与性别有关,对\(50\)名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统计表:
              喜爱网购 不喜爱网购 合计
              \(20\) \(5\) \(25\)
              \(10\) \(15\) \(25\)
              合计 \(30\) \(20\) \(50\)
              \((1)\)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喜爱网购的人中抽\(6\)人,其中抽到多少名女性?
              \((2)\)在上述抽到的\(6\)人中选\(2\)人,求恰好有一名男性的概率.
            • 3.

              \(.\)某小区在一次对\(20\)岁以上居民节能意识的问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得到相关的数据如下表:

              \((1)\)据了解到,全小区节能意识强的人共有\(350\)人,估计这\(350\)人中,年龄大于\(50\)岁的有多少人?

              \((2)\)按年龄分层抽样,从节能意识强的居民中抽\(5\)人,再从这\(5\)人中任取\(2\)人,求恰有\(1\)人年龄在\(20\)至\(50\)岁的概率。

            • 4.
              某市电视台为了宣传举办问答活动,随机对该市\(15~65\)岁的人群抽样了\(x⋅46\%=230\)人,回答问题统计结果如图表所示.
              组号 分组 回答正确
              的人数
              回答正确的人数
              占本组的概率
              第\(1\)组 \([15,25)\) \(5\) \(0.5\)
              第\(2\)组 \([25,35)\) \(a\) \(0.9\)
              第\(3\)组 \([35,45)\) \(27\) \(x\)
              第\(4\)组 \([45,55)\) \(b\) \(0.36\)
              第\(5\)组 \([55,65)\) \(3\) \(y\)
              \((\)Ⅰ\()\)分别求出\(a\),\(b\),\(x\),\(y\)的值;
              \((\)Ⅱ\()\)从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则第\(2\),\(3\),\(4\)组每组应各抽取多少人?
              \((\)Ⅲ\()\)在\((\)Ⅱ\()\)的前提下,电视台决定在所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颁发幸运奖,求:所抽取的人中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概率.
            • 5.

              一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样式的杯子,每种样式均有\(500ml\)和\(700ml\)两种型号,某天的产量如下表\((\)单位:个\()\):

              型号

              甲样式

              乙样式

              丙样式

              \(500ml\)

              \(2000\)

              \(z\)

              \(3000\)

              \(700ml\)

              \(3000\)

              \(4500\)

              \(5000\)

                  按样式进行分层抽样,在该天生产的杯子中抽取\(100\)个,其中有甲样式杯子\(25\)个.

                  \((1)\)求\(z\)的值;

                  \((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甲样式杯子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从这个样本中任取\(2\)个杯子,求至少有\(1\)个\(500ml\)杯子的概率。

            • 6.

              在某校举行的航天知识竞赛中,参与竞赛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人数之比为\(1:3\),且成绩分布在\([40,100]\),分数在\(80\)以上\((\)含\(80)\)的同学获奖\(.\)按文理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0\)人的成绩作为样本,得到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见下图\()\).


              \((I)\)在答题卡上填写下面的\(2×2\)列联表,能否有超过\(95\%\)的把握认为“获奖与学生的文理科有关”?

               

              文科生

              理科生

              合计

              获奖

              \(5\)

               

               

              不获奖

               

               

               

              合计

               

               

              \(200\)


              \((II)\)将上述调査所得的频率视为概率,现从该校参与竞赛的学生中,任意抽取\(3\)名学生,记“获奖”学生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附表及公式:\({K}^{2}= \dfrac{n{\left(ad-bc\right)}^{2}}{\left(a+b\right)\left(c+d\right)\left(a+c\right)\left(b+d\right)} \),其中\(n=a+b+c+d \)

            • 7.

              已知\(⊙M\):\(x^{2}+(y-2)^{2}=1\),\(Q\)是\(x\)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两点.

              \((1)\)如果\(|AB|=\dfrac{4\sqrt{2}}{3}\),求\(|MQ|\)及直线\(MQ\)的方程;

              \((2)\)求证:直线\(AB\)恒过定点.

              \(.20.\)某校在一次趣味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高一、高二、高三各代表队人数分别为\(120\)人、\(120\)人、\(n\)人\(.\)为了活跃气氛,大会组委会在颁奖过程中穿插抽奖活动,并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三个代表队中共抽取\(20\)人在前排就坐,其中高二代表队有\(6\)人.

              \((\)Ⅰ\()\)求\(n\)的值;

              \((\)Ⅱ\()\)把在前排就坐的高二代表队\(6\)人分别记为\(a\),\(b\),\(c\),\(d\),\(e\),\(f\),现随机从中抽取\(2\)人上台抽奖\(.\)求\(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概率;

              \((\)Ⅲ\()\)抽奖活动的规则是:代表通过操作按键使电脑自动产生两个\([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y.\)并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执行\(.\)若电脑显示“中奖”,则该代表中奖;若电脑显示“谢谢”,则不中奖,求该代表中奖的概率.

              \(2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点\(M\),\(N\)分别为\(BC\),\(PA\)的中点,且\(AB=AC=1\),\(AD=\sqrt{2}\).

              \((1)\)证明:\(MN/\!/\)平面\(PCD\);

              \((2)\)设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α\),当\(α\)在\((0,\dfrac{\pi }{6})\)内变化时\(m\)求二面角\(P-BC-A\)的取值范围.

              \(22.\)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M\),过点\(M\)作\(x\)轴的垂线段\(MD\),\(D\)为垂足.\(\overrightarrow{DN}=\dfrac{\sqrt{3}}{2}\overrightarrow{DM}\),当点\(M\)在圆上运动时

              \((1)\)求\(N\)点的轨迹\(T\)的方程;

              \((2)\)若\(A(2,0)\),直线\(l\)交曲线\(T\)于\(E\)、\(F\)两点\((\)点\(E\)、\(F\)与点\(A\)不重合\()\),且满足\(AE⊥AF.O\)为坐标原点,点\(P\)满足\(2\overrightarrow{OP}=\overrightarrow{OE}+\overrightarrow{OF}\),证明直线\(l\)过定点,并求直线\(AP\)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 8.

              经统计,某校学生上学路程所需要时间全部介于\(0\)与\(50\)之间\((\)单位:分钟\()\)。现从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按上学所需时间分组如下:第\(1\)组\((0,\ 10]\),第\(2\)组\((10,\ 20]\),第\(3\)组\((20,\ 30]\),第\(4\)组\((30,\ 40]\),第\(5\)组\((40,\ 50]\),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根据图中数据求\(a\)的值;

              \((\)Ⅱ\()\)若从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参与交通安全问卷调查,应从这三组中各抽取几人?

              \((\)Ⅲ\()\)在\((\)Ⅱ\()\)的条件下,若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参加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求第\(4\)组至少有\(1\)人被抽中的概率。

            • 9.

              互联网共享单车“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布了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了解共享单车在\(A\)市的使用情况,某调查机构借助网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抽取了\(200\)人进行抽样分析得到下表\((\)单位:人\()\):

              年龄

              经常使用

              偶尔或不使用

              合计

              不超过\(30\)岁

              \(70\)

              \(3\)

              \(100\)

              \(30\)岁以上

              \(60\)

              \(40\)

              \(100\)

              合计

              \(130\)

              \(70\)

              \(200\)

              \((1)\)根据以上数据,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5\)的前提下认为\(A\)市使用共享单车情况与年龄有关\(?\)

              \((2)\)现从所抽取的\(30\)岁以上的网友中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再抽取\(5\)人.

              \((i)\)求这\(5\)人中经常使用、偶尔或不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数;

              \((ii)\)从这\(5\)人中,再随机选出\(2\)人赠送一件礼品,求选出的\(2\)人中至少有\(1\)人经常使用共享单车的概率.

              参考公式:\({{K}^{2}}=\dfrac{n{{(ad-bc)}^{2}}}{(a+b)(c+d)(a+c)(b+d)}\),\(n=a+b+c+d\).

              参考数据:

              \(P(K^{_{2}}\geqslant k_{0})\)

              \(0.15\)

              \(0.10\)

              \(0.05\)

              \(0.025\)

              \(0.010\)

              \(k_{0}\)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 10.

              海关对同时从\(A\),\(B\),\(C\)三个不同地区进口的某种商品进行抽样检测,从各地区进口此种商品的数量\((\)单位:件\()\)如下表所示,工作人员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商品中共抽取\(6\)件进行检测

              地区

              \(A\) \(B\) \(C\)

              数量

              \(50\)

              \(150\)

              \(100\)

              \((1)\)求这\(6\)件样品中来自\(A\),\(B\),\(C\)各地区商品的数量;

              \((2)\)若在这\(6\)件样品中随机抽取\(2\)件送往甲机构进一步检测,求这\(2\)件商品来自不相同地区的概率.

            0/40

            进入组卷